農藥最大的意義在于對植物生產、糧食安全的保護,農業生物病蟲害基礎研究和防治技術的應用,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生產損失。
農藥可以用來殺滅昆蟲、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長的生物。最早使用的農藥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們能大量消滅害蟲。但它們的穩定性好,能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并在動植物及人體中不斷積累,為此被淘汰。后來改用有機磷農藥,如敵敵畏等,替代最初的農藥。然而它們含有磷元素,容易造成水生物富營養化。近年來,一批高效低毒的農藥出現,現在人們已經找到了具有專一性的農藥,即激素類農藥。
化學結構:有機磷類、有機氯類、擬除蟲菊酯類用途分類: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殺鼠劑、除草劑、特異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來源分類:可分為礦物農藥、植物性農藥、有機農藥、微生物農藥作用方式分類,殺蟲劑殺死害蟲通常有觸殺、胃毒、熏蒸和內吸四種作用方式。劑型分類,可分為老劑型乳油、懸浮劑、水乳劑既濃乳劑和微乳劑、可濕性粉劑、水性化劑型及水分散粒劑等。
農藥作為防治病蟲草害、保護作物的重要手段,在農業生產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化學防治作為防治農業病蟲害的主要手段,80%-90%的農業病蟲害依賴化學農藥,盡管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的生物防治、農業防治、遺傳不育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手段,顯示了光明前景,但是很多方法不完全穩定可靠,往往只能作為綜合防治的一部分,甚至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化學防治仍然是綜合防治體系的重要環節,只是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易降解的農藥,在安全間隔期嚴格執行。在可預見的未來,化學農藥防治都不可能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