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農藥防治農作物害蟲,要達到最佳殺蟲效果,除了選準對口藥劑、適期用藥外,還應特別注意用藥時間和部位。
一、要根據氣候特點和害蟲的晝夜活動規律,選擇在有利的時間施藥。
施用農藥時間以上午9~10時和下午4時以后為宜。因為上午9時以后,作物葉片上露水已干,又正是日出性害蟲活動最盛的時候。此時施藥,既不會因為露水沖淡藥液影響防治效果,又可使害蟲與農藥直接接觸,增加害蟲中毒機會;下午4時以后,太陽偏西,光照減弱,溫度降低,而且正是黃昏時飛翔活動和夜出性害蟲即將出動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施藥,可使黃昏和夜間出來活動或取食的害蟲接觸毒液或取食中毒死亡,同時還可避免藥液蒸發損失和光解失效。
二、要根據害蟲的危害部位,選用不同的藥劑和采取不同的施藥方法,送藥到位。
如對危害根部的害蟲,就將藥劑灌施于根部或施于播種溝內;對在葉背面取食的害蟲就將藥液噴在葉片的反面。
防治紅鈴蟲、棉鈴蟲就把藥打到花蕾、青鈴及群尖上;
防治螟蟲造成枯心苗就撒毒土;
防治白穗就噴霧或潑澆;
防治稻飛虱、稻葉蟬就將藥液噴施到稻株基部;
防治斜紋夜蛾就將藥液噴到花蕾及幼莢上。
此外,對棉蚜、紅蜘蛛、稻飛虱、稻葉蟬等隱蔽性害蟲,根據其刺吸式口器取食方式,可選用內吸性強的殺蟲劑吸收后植株傳到的其他部位,達到送藥到位的目的。
只有因蟲施藥,送藥到位,才能擊中要害,實現藥到蟲除的功效,使藥劑發揮出最好的作用,獲得理想的殺蟲效果。
殺蟲劑為什么越用越沒效果
一種藥劑,開始使用時,殺蟲效果往往很好,但隨著用量不斷增加和使用范圍不斷擴大,抗藥性上升的案例不斷出現。
最突出的是順式氰戊菊酯,也就是80年代廣告中常說的“正義的來福靈”,很快就不能伸張正義了,因為即使提高幾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藥量或配藥濃度也不能把害蟲殺死。這其實是因為害蟲產生抗藥性,就是能夠忍耐殺死正常種群中大部分個體的藥量并在其種群中發展起來的能力。
其實,自然界害蟲種群中本來就存在對農藥敏感程度不同的個體。殺蟲劑的使用過程,實際上是殺蟲劑對昆蟲種群起選擇作用的過程。
每使用一次殺蟲劑,就會留下相對抗藥的個體,殺死相對敏感的個體,也就使害蟲群體抗藥性水平或多或少地提高了。
三、提高施藥技術,如對癥用藥、適時噴藥、選擇高效機具、噴藥到位等,盡可能提高殺滅效果。
四、選購農藥的注意事項
同其他商品一樣,殺蟲商品亦存在不少問題,消費者購買時要加以注意。加之殺蟲劑是一種特殊商品,其涉及很多知識與技術,消費者選購時更應多加小心。
不購買未標明有效成分的殺蟲劑
在化學殺蟲劑中,公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比較安全,有機氯、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的安全性比前者差。眾多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中,安全性亦有差異,一般以氯菊酯、胺菊酯、丙烯菊酯和溴氰菊酯更為安全。
不要購買已經明令禁止使用的殺蟲劑
氣霧殺蟲劑等產品出廠時要嚴格執行標明準產證號、殺蟲劑登記證號和產品質量標準編號的“三證”制度,否則是違法商品,不可購買。
對于進入我國市場的外國殺蟲商品也應仔細辨別,不可盲目輕信。
五、使用注意事項
要盡量節制使用殺蟲劑,可不用時盡量不用,并減少同殺蟲劑的接觸。
不要在施藥的房間里逗留,施藥后應立即離開,一個半小時后打開門窗充分通風排氣之后才可進入。
不要讓大腦發育還未完善的嬰幼兒和兒童接觸殺蟲劑,以免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在廚房中使用殺蟲劑時要加倍小心,切勿使其污染食品、廚房用具等。
施用殺蟲劑和殺蟲乳油之后要沐浴,并更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