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長需要水分,但是水也不是要亂澆的,是有講究的。接下來就和奈沃國際增產神器廠家一起了解下:
1.補施中后期肥水
在小麥孕穗期以后補施少量肥料,既對減少花期退化、增加穗粒數有一定的作用,又可使子粒蛋白質含量增加,并可提高面筋數量和質量。在小麥生育中后期,應在挑旗孕穗期至抽穗揚花期,結合澆水每畝補施尿素5~7千克;也可在開花期葉面噴施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尿素溶液,加上百分之零點三到百分之零點五磷酸二氫鉀溶液,每畝噴50~60千克。此期肥水不可過晚,土壤施肥不晚于揚花期,葉面噴施一般不晚于灌漿期。
2.澆好起身拔節肥水
在小麥起身拔節期追施氮肥,既能顯著增加蛋白質含量,又能提高小麥產量,因此,應因地制宜地澆好起身拔節肥水。小麥子粒產量和蛋白質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育時期的供氮水平,若每畝施15~20千克純氮,隨施氮量增加,子粒蛋白質含量提高。采取“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方法,即基肥百分之五十,拔節孕穗肥百分之五十,攻粒肥重防早衰。
在土壤墑情適宜情況下,對地力一般和苗情適宜地塊,春季第yi次澆水宜推遲至拔節初期,以控制春季無效分蘗過多和莖基部一二節間的伸長,并結合澆水每畝追施標準氮肥30千克左右;對地力較高、苗情偏旺地塊,此次肥水可適當延遲到拔節末期進行;對地力較差、苗情偏弱地塊,春季第yi次肥水可提前至起身期進行。
3.后期合理控制澆水
小麥乳熟至收割階段,適當控制澆水,可提高子粒的光澤度和角質率,明顯減少“黑胚”現象,提高子粒蛋白質含量,延長面團穩定時間。所以,從產量、品質同步優化考慮,在小麥生育后期應適當控制澆水次數。
上述內容就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了,希望可以增進大家的了解。